導演:ruben östlund
這部片有趣的地方是將兩個種族可能會發生的狀況180度大轉,五位12-14歲的黑人小孩為了搶白人小孩的IPHONE所展開一連串的獵捕過程。導演採雙向事件描述最後再將兩事件串起來,以電車上尋找嬰兒車主人的事件為背景敘述兩個不同種族發生的事情。
影片開頭在無聚焦到聚焦到兩位白人小孩的情況下,讓觀眾瞬間掉入獵人的角色。白人小孩隨黑人小孩從廣場、公車到野外,主導權都在黑人小孩那組人馬,不管是命令他們伏地挺身,或者比賽賽跑地遊戲規則,完全都由黑人小孩裁定,就連比賽後,白人小孩輸給黑人小孩的投機,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黑人小孩贏走,但離開時還向黑人小孩禮貌性的道別,完全沒有厭惡他們的意思。
劇情到了最後來個大轉彎,場景來到公園裡,前面出現的黑人小孩帶著弟弟和電車出現的嬰兒車,遇到兩個年輕白人替白人小孩求公道搶他的手機,而那兩個白人小孩正是前面被搶手機的小孩。影片最後以發表會上白人女孩跳著帶有非洲風的舞、前面白人小孩組其ㄧ的john吹著被偷走的黑管結束。
結尾的劇情,我解讀成前面一連串黑人小孩偷白人手機的過程,只是公園裡黑人小孩因為被欺負而產生可以報復的行動模擬劇情,嬰兒車是揮之不去的種族問題,反映種族不平等的無奈。整部電影『種族議題』是我最能感受到的,畢竟白人被黑人欺負的情結在現實生活發生的機率幾乎零,再者一幕黑人小孩說過:「白痴才會相信五個黑人。」除了黑、白人的關係,白人那組小孩中有一位華裔小孩john,許多次都是由白人小孩指派,充分顯示因膚色不同所帶出的階級概念。至於導演提到其他觀眾的觀點,如在群體中個體所佔的位置特色,是比較難以察覺的。
很少接觸到像這類的象徵性電影,見解粗淺。最讓我驚艷的是整部電影的構圖精細。一景一鏡的手法看似無須花太多人力資本,相對取景就相當重要,如果不當電影看的話,這部會是個很好的攝影作品!幕上的呈現像是Falsh動畫,我想片名就是這樣來的吧!